找到相关内容1015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

    佛教修行,而证道则不依佛,故名独觉。於佛说法时,即便离去,以是因缘,不与如来同世证果。此非声闻所知之法果何所指耶,日即佛智慧也。此智慧指佛体之全而言,声闻所解之佛,但解脱与涅槃而已。今举佛之所证不仅在...便言方便。方便即指规矩准绳之方法,但其致用则有待于善巧。佛教之所以为教者,亦无非善巧以用方便耳。如经中〈五百弟子受记品〉云︰‘世尊甚奇特,所为希有,随顺世间若干种姓,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。&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766675.html
  • 求那跋陀罗对中国禅宗的贡献

    ,此是我立言宗旨。”  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,是要叫人“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。”“一念之差圣愚顿殊”。所以禅佛教修行,从一念之微上做起。志公和尚说:“欲觅如来妙理,常在一念之中:一又云:“一念之心即是,...。”学佛者和佛学本身不是一回事,此姑不论。这段话裹有两点值得注意:一“事外无心,心外无事”这正是二二界唯心、万法唯识”的道理:二世人因昏惑迷暗,为物所役,事事执著,便沉沦苦海没著身处。这和佛教教义“...

    田光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667460.html
  • 试探北宋僧佛日契嵩释儒一贯思想

    孝道思想的内涵从原本善事父母演变到事亲如天,反映出孝道思想已成为中国社会伦理关系的核心概念。  就上述定义而言,戒与孝在内涵上并无交集。戒是佛教修行体系中之基础,与定慧并称三无漏学之一,出家僧人可依持...立场,契嵩认为王道被含容在佛道之中。这个立场要从佛教中“法”的概念来理解。法,梵语音译为达磨,泛指世间一切轨则,甚至指涉为真理、修行的方法或义理,站在这个观点,契嵩说君王之道是“天地素有之理”,是这个...

    妙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267857.html
  • 追寻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——记少林寺下院新密超化寺阿育王塔(超化塔)

    仙经》是不能摆脱生死轮回的。于是,他拿出《观无量寿经》(佛教经典,简称《观经》,与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合称“净土三经”),授给昙鸾,并说:“这是大仙方,依此修行,当能解脱生死也。”  之后,昙鸾...影响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……  就佛教修行方法而言,有难、易之分——陆路步行则苦,水道乘船则乐。有人不惜身命苦修力炼,持之以恒可臻“不退转”的觉悟境界,这种修行方法叫难行道;有人恭敬念叨十方诸佛,称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067957.html
  • 导师对基督教的批判(中)

    知识观〉一文有所探讨:(下一,267/2)2 “佛教修行的方法论,及佛教徒对现世间的知识文明是取什么态度。”这篇文章谈及各种文化对知识所抱持的态度,以及知识根本的缺陷性,与本段谈“愚民政策”的内容可配合...    2.〈上帝爱世人〉(下六5,页179-216)  3.〈“上帝爱世人”的再讨论〉(下六6,页217-274)  4.〈佛教的知识观〉(下一10,页267-296)  (三)上帝爱的巩固方式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368123.html
  • 《肇论》篇目编排问题略论——兼谈东晋南北朝佛学思想

    了‘物不迁论'来‘闲人之常想'。”[20]而涅槃圣果则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,是当时佛教探讨的话题之一(还未兴盛),对于它的阐释也是僧肇佛学理论完整性的保证。在《上秦王表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在什公门下,...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部分章节中略有论及[6];石峻的《读慧达〈肇论疏〉述所见》有过讨论[7];日本学者在《肇论研究》中也有一些相关的论述,比如牧田谛亮的《关于肇论之流传》[8];韩国学者孙炳哲在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868465.html
  • 安建华著:殊像寺

    点四平方米,最大的悬塑高达两米。悬塑的内容是文殊一会五百罗汉,亦称五百罗汉渡江。据佛教说,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,只要达到罗汉果位,自然就达到了功德圆满,解脱烦恼的境界,就再也不用受生死轮回之苦...故事:  正襟危坐的人,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达摩祖师,跪拜着的人名叫神光。神光修学禅宗仪理,苦苦修行三年,一心求得正果。按照禅宗规矩,正果时须请师父授记。这天,神光来到达摩师父面前,诉说修行之苦,要求给...

    安建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468705.html
  • 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

    脱脱日年赞时从天而降的这部经典中的六字大明咒以及观音的名号、功德、法身、化身等情况;《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》中主要的文字乃是佛教修行中需要吟诵的真言与咒语的汇集。以上这3种经典据说...掘藏师”。据史书记载,西藏自松赞干布起就有往地下、岩洞以及建筑物隐蔽处埋藏书籍、宝物的习惯。最早埋藏这些东西应该与宗教祭祀仪式有关;另外,在吐藩王朝及其后期,因佛教与苯教激烈的斗争而促使埋藏伏藏的现象...

    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3568840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1)

    大阶级彻底地翻了身,凡有利于工农大众的事物,都在飞速发展,凡不利或有害的事物,都在萎缩以至消灭无余。佛教所欣慕的那个无余涅槃,是指修行人获得的个人最高圣果而言,现在佛教将获得无余涅槃的结果,“一切皆空...解脱法,那就是所谓四圣谛。神不灭、因果报应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共同基础,唐玄奘说“九十六(外)道,并欲超生,师承有滞,致沦诸有”,这说明佛教与九十六外道目的都是想超脱生死,只是传授各有师承,修行法有些不同...

    范文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46885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是以行道之人,每慎独于心,、防微始虑”,要求佛教修行者“慎独”,重视道德意识修练,不生任何恶念,防微杜渐。这即是说,心的善恶对因果报应具有决定性作用,心善可以得道,心...修行一切诸善功德。尽其未来,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,令得涅架第一义乐。”③中国佛教视慈悲为最主要的伦理原则,热心于尊奉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的观世音菩萨。就观世音信仰的广度和深度来说,它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